原標題:安徽馬鞍山:創新培養模式,畢業就能拿職稱證書
來源:金臺資訊
“參加6個多月的實習,拿了各種專業競賽獎項,各門課程成績也不錯,有了這些條件又趕上了好政策,大學畢業就拿到了職稱。”近日,工作滿一年,見習期剛剛結束的小伙陳龍,回憶起大學時光,自覺沒有虛度,收獲滿滿。他是安徽工業大學產業工程師學院培養的畢業學員,不同于其他職場新人,去年他從安工大機械學院畢業時,就獲得了助理工程師職稱證書,實現了“帶著職稱去就業”。
“產業工程師學院”是一個創新之舉。馬鞍山因鋼設市,工業企業眾多,產業發展需要大量工程技術人才,但現實中卻存在高校畢業生素質與企業實際需求錯位的問題。2021年開始,馬鞍山市陸續在安工大等三所本地本科高校試點建設產業工程師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機制。
“去年我們學校建設了產業工程師學院,這是人才培養方面的創舉,我們通過政校企三方協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的方案,設置產教融合的課程,注重學生的實習實訓,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產業發展相結合。”安工大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黃仙山說。
據了解,馬鞍山市制定《關于加快推進試點高校產業工程師學院建設的實施意見》,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經費予以支持。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參與、學校主體、服務企業”的思路,結合產業發展和各高校專業特色,選擇人工智能、機械設計智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等近20個專業作為試點專業。引入重點企業參與編制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教材和課程設計等,推動課程內容與產業職業標準、生產流程、項目開發等需求精準對接。建立“校內導師+行業導師”雙導師,實現高校教師、企業技術骨干雙向掛職兼職,提升教師隊伍實踐教學能力。通過校企共建,建立實習實訓基地243個,建設工業機器人、VR、非標自動化等一批實驗平臺,并鼓勵校企構建定向合作培養模式,目前3所試點高校與市內50余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同時,馬鞍山市依托產業工程師學院開展職稱制度改革,針對在校學生評審實際,創新職稱評價體系,合理調整參評條件,學生在實習實踐、省級以上競賽獎項、發明專利等方面具備相應的條件便可申請工程系列職稱證書,不受是否畢業的限制。該市還創新組建了全省首家高校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圍繞試點專業,組建由高校、企業、政府中級職稱以上人員組成的專家庫,評審采用全省統一網上評審平臺,專家線下會審,集體評議,評審結果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對公示無異議的學生頒發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等職稱證書。
“大學四年不僅拿到了畢業證、學位證,還拿到了職稱證書,‘三證’齊發,感覺大學沒白讀,更重要的是這是對個人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認可。”暑假后剛讀研二的安工大機械學院學生王偉康,去年自本校畢業就拿到了助理工程師職稱,“雖然選擇了讀研,但是職稱在未來肯定是自己學習和工作的加分項。”
“探索開展產業工程師學院的建設,是為了推動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融合貫通。目前三所試點學校的產業工程師學院已培養了530名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受到了企業和學生的普遍好評。今年,三所產業工程師學院試點高校共有2100名左右畢業生申報職稱評定,預計培養1300名左右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馬鞍山市人社局副局長宋冰介紹。未來,該市將繼續推進高校的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推進職稱評審標準改革,進一步促進校企合作,加強學生實習實訓,努力培養出各產業領域急需緊缺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記者賈克帥朱芳羅廣心)